日前,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2020年鞋類外底等8種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告》稱,水泥產品抽查涉及北碚區、璧山區、南川區、墊江縣、石柱縣、武隆區等28個區縣的43家生產企業的68批次產品,經檢驗,合格63批次,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7.4%,抽檢不合格項目為水溶性鉻、抗壓強度。

水泥不合格名單

不合格水泥名單顯示,不合格企業包括重慶九鑫水泥(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墊江縣坤砂水泥有限公司、開縣開州水泥有限公司、彭水縣茂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5個批次,其中42.5級水泥4個批次,32.5級水泥1個批次,生產日期均為2020年7月份。
實驗證明,水泥加水攪拌后,其中含有的水溶性六價鉻迅速溶出,此時使用處于塑性階段的新拌和水泥漿體、砂漿或混凝土,如不采用合理的勞動保護措施,對于敏感人群就會導致皮膚過敏,以至于形成難以治愈的水泥過敏性接觸濕疹,通常表現為疼痛、潰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失去勞動能力。因此,歐洲及亞洲的許多國家開始對水泥中的水溶性鉻作出限制。
2003年6月,歐盟頒布指令,禁止市場上銷售和使用水溶性六價鉻含量超過0.0002%的水泥及水泥產品。在亞洲,日本和韓國對水泥產品生產內控指標為0.0008%。我國的國家標準,也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制定的。
降低水泥中的水溶性鉻(VI)含量是系統工程,每個水泥企業需從原燃材料、耐火磚、耐磨材米亭方面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改進,確保達國家標準要求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水溶性鉻(VI)含量為水泥工業的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為保護環境和人身健康做出貢獻。
(來源: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