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從父親熊廷順手里接過“接力棒”,成為了畢節水泥廠這個大家庭的“領頭羊”。當年父親只對我提了兩點要求:“一定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不能開除一名工人,除非工人違反規定;一定要誠信經營,絕不偷稅漏稅。”而今,我一直遵照著父親的囑托繼續前行。
現在,畢節水泥廠員工已從2008年的10多名發展到了200多名,絕大多數都是周邊的貧困群眾,企業還為他們購買了五險一金,每人每月到手工資有3500元。

熊亮檢查中央控制室設備運行情況
其實從企業的發展角度來說,文化較低的員工是不利于企業發展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企業讓他們有了一份工作,家庭不再貧困,社會就少了一份負擔,我們企業雖然少賺一些,但是能提升一個家庭生活水平。
諄諄教誨,始終在心。父親和二哥熊鵬曾榮獲全國勞模榮譽,父親和兄長一直言傳身教,要我們保持一顆善心,保持對社會的奉獻精神。
2010年,我從新聞上了解到七星關區田壩鎮的一名初中貧困學生羅雪,由于其父親過世,母親改嫁,70多歲的爺爺獨自艱難地撫養他。了解情況后,我第一時間聯系到他家,征得他家人同意后,將他帶到了身邊撫養。如今,羅雪已經大學畢業,并且考上了工作,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地改變。
“如果不是熊阿姨,也許我現在只是在某個工廠打工,或者早就學壞了成為了社會的負擔。很慶幸的是,因為阿姨的愛心,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才能讓我成為警察隊伍的一份子,我一定會把熊阿姨對我的愛傳播給社會。”提起熊亮,羅雪眼眶隱有淚光閃爍。

熊亮在辦公室學習企業管理知識
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幫扶,是能幫助別人改變一生。現在羅雪已經長大成人,令我開心的是,他現在也擁有一顆感恩和奉獻的心。改變的不止是羅雪這個人,而是從他開始的所有后代,這才是最好的。
小到個人,大到社會,只要我能幫助的我都盡力去付出。父親說:“在能力范圍內,只要企業能正常發展,那么就一定要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首要任務。”
脫貧攻堅以來,政府為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新農村盡心盡力,給資金、給項目、給人才。作為負責任的民營企業我們也想盡一份力,因此絕大部分脫貧攻堅基建項目,用到的水泥我們都是平價銷售。在疫情期間,父親更是第一時間聯系到了60噸大米捐贈武漢抗疫。截至目前,我們廠累計為脫貧攻堅事業讓利了4000余萬,建廠以來捐款捐物達到3000萬元以上。
盡力去幫助別人,于我來說這是應該也是必須去做的,社會會記住我們做的每一件事。一件件小事到最后都會匯集成充滿愛的“汪洋大海”。2011年5月,我有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讓我更有了前行的動力。
一個企業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前提是良性發展。2009年,我將老廠的設備全部更換,用上了先進、環保的設備,經過12年的發展,畢節水泥廠年產水泥已達100萬噸、熟料60萬噸,是畢節市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自建廠以來我們累計上交2億余元的稅收,為畢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望來時路,我只是眾多為脫貧攻堅做出貢獻的其中一個人,就像一顆小石子。但我想,正是因為我們這些小石子匯集在一起,才鋪就了這燦爛的扶貧之路。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