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安徽省盤景水泥有限公司,公司安環管理員朱光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今年10月起,馬鞍山市四家水泥廠全面達到安徽省《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該標準最主要的三大指標為有組織排放的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為每立方米10毫克、50毫克、100毫克,嚴于國家標準。
為達標,投入1700萬
今年3月,安徽省《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剛剛發布時,水泥企業都表示壓力山大。朱光告訴記者,近年來水泥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越來越嚴,“以前的排放標準是按日來算,現在變成了按小時。也就是說,每個小時的排放都不能超標。”感受到了環保壓力,早在2019年,公司就著手做這方面的準備,并將窯尾的電除塵改為布袋除塵,“電除塵效果不穩定,而布袋除塵在密封的環境下進行,降塵效果非常好。”為了符合新標準的要求,公司總計投入1500多萬元對除塵設備進行了改造。
同時,今年6月起,公司花費200余萬元對脫硝和脫硫的工藝進行了優化,使得氮氧化物排放由原來的每立方米320毫克降低到每立方米100毫克,二氧化硫排放由原來的每立方米100毫克降低到每立方米50毫克,“目前使用的進口脫硫劑每噸4700元,因此技改需要的后期資金投入也很多。”超低排放是一個系統工程,改造完成后還需要嚴格的工藝控制,不能一勞永逸,所以保持穩定很重要,“公司準備投資100萬元升級煙塵監測設備,確保污染防治的效果。”朱光說。大減排,治污有成效“企業要生存,就必須做好環保工作。”朱光介紹,公司成立伊始,就非常注重環境保護,希望將廠區打造成花園式工廠,“如果企業不符合環保要求,客戶會直接搖頭。環保做得好,產品也更好賣。”
“藍天保衛戰,企業不能置身事外,我們將進一步嚴格控制工藝,保持排放穩定,為馬鞍山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應有貢獻。”公司綜合部經理唐冬泉說。“水泥企業提標改造完成后,企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減少60%,對于空氣質量提升幫助很大。”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畢善敏告訴記者。馬鞍山的藍天越來越多這是很多市民的直觀感受。截至10月20日,全市累計PM2.5平均濃度3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1%;PM10平均濃度5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0%;空氣優良天數比例89.5%,比去年同期上升20.9個百分點。
PM2.5、PM10平均濃度雙下降,空氣質量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除了水泥行業,馬鞍山也如火如荼推進其他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據介紹,馬鞍山市已于2018年年底完成電廠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前,馬鋼將完成70%的鋼鐵超低排放改造任務,2022年基本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