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的觀點認為:錯峰生產是歷史的必然,于水泥行業有利且要堅持不懈,全國全行業都需無條件嚴格執行錯峰生產。
一、水泥行業錯峰生產是市場經濟的必然
整個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前幾年部分企業低價占領市場的行為,導致整個行業大面積虧損,這就是無序競爭帶來的嚴重后果。所以水泥行業要走“市場經濟”的路,有計劃亦有競爭。行業企業之間要有競爭更要有合作。正如現在的錯峰生產停窯保價,大企業率先漲價,并出讓一部分市場份額,讓中小企業得以“生存,繁衍”,以期共同發展,共謀大業。
二、水泥行業削減過剩的最好方法就是錯峰生產
中國水泥行業絕大部分產能是先進產能,決定了目前去產能的走向不應該是淘汰落后,而是有計劃地儲備產能,即通過有計劃地減少有效生產時間,來控制產能發揮率,從而實現產銷平衡,也就是“錯峰生產”。
三、錯峰生產能從源頭上有效的反壟斷
部分企業,意圖通過惡性競爭,消滅對手,實現寡頭壟斷,從而最終徹底消滅競爭,牟取暴利。跨省聯動的錯峰生產,是推動利益集團共同行動的最有效的基礎,是反壟斷的有效方式。只有錯峰生產才能從源頭上有效的反壟斷。
四、水泥行業錯峰生產有益于實現大同
水泥行業在錯峰生產的基礎上,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才能最終實現大同。
反對的觀點認為:一刀切的錯峰生產只能助長劣質產能,救活瀕臨倒閉的高耗能企業。
一、”一刀切“的錯峰停產只能助長劣質產能
所謂錯峰生產,實施一刀切的明令停產,只是去掉了多余的產量,改變了市場的供求關系,讓企業有了緩沖生存的余地。這種作法增加了運營成本,也增加了收入。但是這種“一刀切”,無法去掉劣質產能,不能提升水泥整體產能的平均品質。水泥去產能也只有去掉劣質產能,才會使行業產能品質整體提升,向著健康方向發展。
“一刀切”的錯峰生產,只是暫時改變目前的產需平衡關系,它與原來的限產保價做法,實則出自一種習慣思維,不分好壞,每人三桿子。它只能對社會發展不利,形成行業的變相壟斷、保護落后的結果。
二、、“一刀切”錯峰停產不利于環境保護
一刀切地錯峰生產,只是增加了耗能水平,只要是社會需要的產品,勒令停產雖簡單易行,但它治標不治本,不僅未減少劣質產能,而且恢復生產時將平白增加耗能;反之,區別停產的效果利用提高產能品質的思路,才真正客觀上保護了環境。能準確判斷、并去掉劣質產能,正是環境治理必須采取的殺手锏。
三、一刀切錯峰停產只能延緩技術改造的步伐
一刀切的停產模式實際是保護了落后產能,讓他們拍手稱快,相反,卻嚴重束縛了技術先進的企業。它的消極作用是,任何企業都無需關注能耗指標,而還應重視增產擴容。
一刀切的錯峰生產,對優質產能的創新生產線禁建與停產,并不明智,相反,應網開一面,通過區別停產的模式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這才是誕生更強實力企業的希望,更是增強國力的必經之路,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宗旨!
據了解,過去中國水泥行業很分散,前十名企業市場占有率加起來也僅有2%。經過整合之后,目前已達到63%,這也使近幾年水泥行業都賺錢,而且今年還要大賺。
此前,曾有行業分析人士稱:2017年水泥行業利潤將沖擊1000億。1000億對于前幾年虧得一塌糊涂的水泥行業而言,已是踮起腳尖就能夠得到的了。
企業賺錢了,相應的部分企業的工人也得到獎勵,到手的鈔票也厚了一些。出門講話也硬氣不少。
但是,據小編了解相當一部分水泥企業員工收入未升反降。大多數企業在“錯峰生產”期間安排檢修任務,參予檢修的員工按照基本工資+崗位考核發放工資。但是,檢修用不了很多人,還有一部分員工被安排休假。今年采暖季的錯峰生產較前兩年更為嚴格,部分地區甚至停工半年之久。這半年被安排休假的工人只拿到基本工資,也就是各省市的最低生活保障。
水泥行業賺錢了,水泥人并未得到實惠,那么,這近千億的利潤,究竟都裝進了誰的腰包。反觀水泥行業產能現狀,前二十強企業央企、國企占據較大份額。同時部分排名靠前的民企也搭乘了錯峰生產的順風車,在大企業集團吃肉啃骨頭的同時喝到了“咸湯”,嘗到了甜頭。
一些在前幾年虧損的企業,多條生產線只余一條線在“茍延殘喘”,甚至有的窯磨一體企業前幾年都只轉磨不轉窯了。而在今年多條生產線全部點火開窯,加班加點生產。即使是行業協會一再要求“錯峰停產”,環保局查了又查,封了又封。亦不能動搖其志向,甚至生產線“帶病延年”,于工廠員工而言時時處處存在的安全風險,令老水泥人看了也“不寒而栗”,不禁要問,這是錯峰生產帶來的“益”還是“弊”呢?
從水泥企業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季報可以了解到,今年整個水泥行業都賺錢了,各家企業年報稱今年賺錢得益于水泥價格的高位運行。相同成本下,水泥價格的高漲令水泥企業賺得盆滿缽盈,甚至一些小微企業乘著這“暴漲”的東風,提升銷量,創造了近年來的利潤至高點。

盤點,熟料產能前二十家企業,絕大部分是國企、央企也有部分低能耗技術相對領先的民營企業,這二十家企業在今年這“水泥漲價潮”中算是賺“Hai”了。
發改委相關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全國市場P.O 42.5散裝水泥平均價格為336元/噸,比上月上漲13元/噸,同比上漲71元/噸,漲幅分別為4%和26.8%。而之后的十月,十一月,各區域又是一波接著一波的“連漲”,從半個中國漫延到整個中國水泥都在漲價。
據了解,目前國內部分地區P.O42.5水泥價格已超過400元/噸左右,部分地區水泥價格直指500元/噸,且仍有上漲趨勢,整個水泥行業開啟“打劫模式”。
都說為這輪水泥漲價買單的是水泥企業下游客戶商砼企業,其實再往下追溯普通老百姓因此承擔的更多。水泥漲價,勢必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瘋漲,作為這波漲價的接盤者,老百姓接的不僅僅是水泥漲價的這“一百元”。有水泥企業一線員工說:今年工資漲的一百塊,趕不上物價上漲,各種稅費每一項都漲一百塊。
今年水泥行業利潤一千億,水泥企業員工工資卻沒有漲。這一千億究竟裝進了誰的腰包,歡迎各位有識之士在下面評論區發表不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