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基層能力不足問題,確實存在。去年是環保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環保改革非常重要的指向就是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這里面有幾個大的方面。
第一是環保督察。要用兩年時間完成全國各省(區、市)環保督察,去年完成對河北省試點和第一批對8個省(區)督察,最近剛剛結束對7個省(市)督察,今年還要完成對其他各省(區、市)的督察。督察就是要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特別是省一級的責任。通過對省一級的督察,很多省也在建立省級督察機制,就是要把環保責任一層一層壓下去。環保法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這也是依法落實地方政府責任非常重要的舉措。
第二是國家環境質量監測權上收。現在已經完成國家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由環保部委托第三方運行,減少地方干預。
第三是垂改。通過垂直管理提高基層執法能力。我們的指向是非常明確的,一個是落實地方責任,一個是提高地方的執法能力,減少地方直接干預。我們已經連續兩年開展環保法實施年活動,2016年是把環保法實施年活動和全系統執法大練兵結合起來。這也非常重要,確實基層執法能力不足、執法人員少,很多地方連執法車輛都沒有,也沒有執法著裝,下去之后執法有困難。這個問題正在逐步解決。通過執法大練兵,互相學習,規范執法過程,提高執法能力。
另外一個正在建設環境監管執法大數據平臺。在6個省(區、市)開展試點。建立全國執法平臺,每一個基層執法人員實時與執法平臺是連線的,查到哪個企業、去沒去查、查什么情況實時在線上記錄,就可以落實每一個人的責任,同時規范執法。我們需要從人員能力、體制機制、裝備各個方面花大力氣,來提高基層執法能力。
中國青年報: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于河北的問題,為實現質量改善目標實施“調度令”但效果并不理想,這個您怎么看?第二個像哈爾濱、成都、西安等城市,也出現了重污染天氣,對于這些新增加出來的地方,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應對?
陳吉寧:第一個問題,我們講環境污染治理要提高“五化”水平,科學化、系統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環保治理從來都不是靠蠻干來解決的,必須是有序的、科學的,這樣社會代價才能小,才能一步一步知道采取的措施有效性如何。系統化是講,多種手段互相要配合,不同的地區需要聯防聯控才能更有效,靠單個是不可能解決的。法治化就是依法行事。精細化,我們確實需要強化管理,向管理要環境質量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蘭州是最典型的例子。蘭州過去污染很重。這個城市發展水平也不高,但是污染治理有很好的效果,很重要的就是精細化管理,責任到人、責任到位。通過精細化管理來約束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的排污行為,就會見效。還有就是信息化,要利用大數據,利用信息手段來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我也注意到有些地方由于各種原因,采取了一些與民生相沖突或者比較極端的一些措施,我們希望這些地區能夠把功夫用在平時,更有序地更好地來解決面臨的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