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近日,繼4月份上調山西、河南等十余省上網電價后,國家發改委打算補充上調江西、湖南和貴州三省火電上網電價2分/度,這一舉措被認為將大大緩解火電的成本壓力。
入夏之初,國內部分省區出現“未峰先荒”的現象,這場缺電甚至被譽為“2004年大缺電以來最困難的一年”。而對于諸多企業與用戶來說,夏季的高峰用電才剛剛來臨。業內分析師表示,由于煤炭價格上漲,加上高耗能行業復產,導致今年夏季用電缺口將進一步加大。在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日益下降之時,相關部門選擇從電網企業“中間環節”破解,這無疑是“目前最優的選擇”。
影響:火電成本壓力稍緩
說起電荒,占據電力供應七成以上的火電不得不談。業內專家認為,由于近兩年煤炭成本持續上揚,造成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下降,加上比較“高昂”的中間電力成本,出現“電荒”現象不可避免。
記者從廣州港方面獲悉,受需求趨旺、港口煤炭庫存走低等因素影響,廣州港煤炭價格繼續保持增長。截至13日,廣州港煤炭庫存周環比回落9.25%,5000大卡發熱量大混煤炭價格周環比上漲1.18%至855元/噸,然而,這一價格比去年同期的約600元/噸上漲40%以上。
有數據顯示,截至5月6日,粵電集團電廠煤炭庫存周環比下跌8.1%至85.1萬噸。業內人士認為,這差不多只是“半個月左右的庫存”。由于需求不減,加上供應不足,煤炭價格依然有著強烈的上漲動力。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造成電荒的原因在于發電企業的積極性不高,但受到政府要求穩定電煤價格的影響,這也打擊了供煤企業的積極性,并進一步造成“煤電”之間的惡性循環。
業內專家表示,除了煤炭成本的壓力,電力供應的中間環節利潤過“肥”也讓火電企業顯得心理不平衡。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全國五大發電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就持續虧損的局面,三年合計虧損達600多億元。
然而,作為供電渠道商的電網卻賺得“盆滿缽滿”。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盈利450.9億元,南方電網公司盈利100.84億元,同比均有不小的漲幅。一邊是火電迫于成本壓力“停機檢修”,一邊是電網企業“埋頭賺錢”,相形之下,優劣立現。
4月上旬,國家發改委上調全國16個省(區、市)上網電價,其中山西漲幅最高達2.6分/度,山東等五省上調2分/度,河南等兩省上調1.5分/度。昨日,國家發改委擬補充上調江西、湖南和貴州三省火電上網電價2分/度,這一舉措由于并沒有將成本攤到百姓頭上,因而并未給CPI造成壓力,也頗受到居民的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