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減排還能出售”
浙江省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水泥的大型企業。雖然處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但公司在二氧化碳減排及碳交易方面已走在行業前列。去年11月,經聯合國有關機構注冊批準,公司向盧森堡MGM碳基金公司出售了2008年至2012年間二氧化碳減排指標,收到首筆減排資金500萬元,今年預計還將獲得1800萬元。
“相對于企業每年的凈利潤來說,減排資金量不算太大,但它所帶來的節能環保意義對企業更為重要,這既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所在,也確實為企業減少了能源消耗,節約了成本。”
信貸支持催快技改步伐
“我們從2005年就開始的生產線技術改造,正是在銀行的信貸資金支持下,從引進兩條生產線一步步做到今天的規模。”紅獅集團副總經理許有元說。如今,紅獅集團已有12條生產線,年生產規模達到3500萬噸,位列全國水泥行業前10位,利用水泥生產線余熱發電,相當于每年節約7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年節約標準煤30多萬噸。
許有元說起了當年的故事。2005年,紅獅集團準備投資9500萬元,利用兩條干法回轉窯水泥生產線收集窯頭窯尾的廢氣余熱,配備了兩條15兆瓦裝機容量進行余熱發電。當時,企業的自籌資金只有5000萬元,仍然有4000多萬元的資金缺口,只得求助于銀行。農行金華分行經過深入調查了解,認為項目符合節能減排政策,廢氣發電效益可期,于是就及時發放了4000萬元貸款,用于購買發電機、鍋爐和有關控制系統。
“當時我們自身實力還不是太強,如果企業依靠自身積累,慢慢實現技術改造,這個周期就會很長,也會貽誤市場良機,在銀行信貸資金支持下,大大加快了企業技術改造的步伐,同時資金導向也讓企業看到了未來市場的前景和方向。”許有元說。
農行金華市分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毛曉波介紹:“這個項目效益良好,貸款歸還很及時。而且我們看到公司在減排降耗方面一直往前走,隨之獲得的收益越來越大。現在農行對紅獅集團的信貸支持已達3.3億元。”
時下,銀行正逐步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從事清潔能源開發的企業,將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作為銀行授信政策制定的參考依據和基本標準。金華銀監分局局長章銀根說:“一直以來,監管部門都要求銀行加大對節能減排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節能環保金融服務的長效機制,有力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節能減排工作。2009年金華市投放技術改造貸款同比增長117%,新增貸款同比多增5.3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