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期間,作為我國水泥大省的山東,全省水泥行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技術進步與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節能減排不斷推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水泥總量控制較好
“十五”末期,山東全省水泥產量1.42億噸,2010年預計產量1.46億噸。“十二五”期間,水泥產量預計7.5億噸,比“十五”期間增長近50%。“十一五”期間,山東省水泥產量波動不大,增長速度有正有負,但是經濟效益呈逐年增長態勢。
散裝水泥得到廣泛應用。水泥散裝率從“十五”末的41.08%提高到2009年的59.78%,年均增長4.68%。全省水泥散裝量由“十五”末的5745.17萬噸發展到2009年的8391.39萬噸,年平均增長9.93%,散裝量位居全國第二,預計“十一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散裝水泥4億噸,是“十五”期間1.65億噸的2.5倍。
實現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中度
新型干法水泥高速發展。2005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50條,年熟料產能431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比重41.61%;截至2010年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達到80條,年熟料產能80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預計達到74.5%,完成了“十一五”發展目標。
淘汰落后產能取得大進展。“十一五”前4年,山東省共淘汰立窯水泥5530萬噸,拆除立窯568座,2010年預計完成2070萬噸,“十一五”期間,全省共淘汰立窯水泥7600萬噸,實現了山東水泥工業由大變強的跨越。
“十一五”是山東水泥行業戰略重組步伐最快、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的一個歷史性時期。山東山水水泥集團和中聯水泥集團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山東省水泥工業的龍頭和中堅力量。目前,山水和中聯兩大集團的熟料產能超過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總產能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