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被迫買發電機的企業主不可能不迷茫:“如果每個企業都這樣自己發電,表面上官方的發電量數據下來了,但能耗其實并沒有減少。這樣突擊報上去的數據,能反映真實情況嗎?”
距年底只有不足4個月的時間,限制電力供應這一非常規措施開始大行其道。為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限電措施在多個省市輪番上陣,已經波及部分非高耗能行業和民生。而受限電限產影響,近期鋼材、水泥等原材料價格出現了上漲趨勢。專家提醒,限電對中國經濟的副作用較大,徹底淘汰落后產能才能更見成效。
現狀 非高耗能行業被限電
“人心惶惶!”這是在浙江臺州玉環經營一家機電加工企業的鄭先生真實心情的寫照。他不能理解的是,自己這個“既不是高耗能,也不是高污染”的企業,用電量也就一個月幾千千瓦時,竟然也會和“強制限電”扯上關系。但是,月初時候,鄭先生還是接到通知,被要求停產限電,不管產值高和低,都“一刀切”要求停。而在臺州,和他一樣命運的企業,就有近7000家。
據了解,目前的限電限產“一刀切”的風暴已經出現擴大化的跡象,范圍也不僅僅集中在前期的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業,開始向其他加工行業擴展。
鄭先生說,一些膽大的企業被訂單壓的不行,偷著開機器,一旦被發現就會被強制拉閘。當地很多企業都認為,如果這樣的政策執行到年底,那么肯定有很多企業倒閉。
買發電機就是為了趕工期。”另外一家工廠的王老板苦笑著說,因為當地的企業大多是外貿加工企業,訂單都是之前簽好的,如果延誤工期就要罰款,因此很多企業只能買發電機發電。但是成本較高,現在生產一個產品還要虧好幾毛錢。
他感到最迷茫的是“如果每個企業都這樣自己發電,表面上官方的發電量數據下來了,但能耗其實并沒有減少。這樣突擊報上去的數據,能反映真實情況嗎?”
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劉作毅分析,此次限電減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針對能耗高的鋼鐵和水泥等行業。受限電減產造成預期供給減少的影響,近期鋼材和水泥價格均保持了上漲趨勢。
國聯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上周鋼材平均綜合價格指數比之前一周上漲3.28%,漲幅最大的螺紋鋼上漲4.18%。金元證券數據顯示,上周水泥價格上漲區域集中在華南的廣東、廣西、海南,上漲20元/噸~40元/噸。
業內資深分析師、“數字水泥網”副總經理陳柏林說,此次鋼鐵和水泥等價格上漲主要因素是限電減產造成供給減少。據陳柏林介紹,浙江地區水泥價格自7月底至今已先后調整了6次,上漲近100元/噸,漲幅33%。
某大型水泥生產商坦言,水泥價格上漲的核心原因是限電政策導致市場上水泥供不應求。另外,各個水泥企業間產生協同效應,小企業跟著大企業漲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