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未來,我國能源發展思路要實現‘六大轉變’,而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也將有明顯改變。”吳吟對記者表示。他解釋說,這“六大轉變”是:從偏重保障供給向引導消費、科學調控轉變;從嚴重依賴煤炭向多元發展綠色、低碳化能源轉變;從過度依靠國內能源向立足國內和加強國際合作并重轉變;從生態環境保護滯后于能源發展向生態環境保護與能源協調發展轉變;從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向科技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轉變;從各能源品種獨立發展向多種能源互補與系統融合轉變。
時下,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即將收官,“十二五”大幕將啟。本報值此之際專訪了這位剛剛履職一年的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請他著重就“十二五”期間涉及煤炭工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闡述。
“十二五”末煤炭消費比重
將降至65%左右
中國能源報:“十二五”期間,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將呈現什么樣的變化?
吳吟:目前,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煤炭分別占75%和70%左右。特別是2001年以來,煤炭比重有所增加。隨著全球低碳時代的到來,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必然要逐步降低。能源“低碳化”發展除了要增加核能、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比重之外,在傳統能源領域,由于煤炭是碳元素多氫元素少,石油和天然氣是氫元素多碳元素少,因此傳統能源“低碳化”需要增加油氣特別是天然氣的消費量。目前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較低,未來將要大幅度增加。
按照我國能源未來發展的態勢,預計到2015年,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由現在的4%提高到8%左右。另外,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的比重將有所增加,而煤炭的消費比重將下降至65%左右。
總量過剩趨緊
需設“天花板”
中國能源報:按照未來能源發展要實現“六個轉變”,對煤炭行業下一階段的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
吳吟:過去我國煤炭產業的發展政策主要是保障供給,但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和節能減排大政方針的要求下,未來煤炭行業的發展不僅僅要保障供給,還需要引導消費,從國家角度講,還需求對能源消費進行調控。過去強調“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未來就要多元化發展能源。過去煤炭和電力行業各自獨立、平行地發展,按照“從各能源品種獨立發展向多種能源互補與系統融合轉變”的要求,就需要鼓勵大型企業積極采取煤電一體化發展戰略。煤炭行業的發展受到資源稟賦、安全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客觀上要求我們未來要加強行業的引導和調控。
今年5月份,國務院發布“12號文件”,強調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如期實現。目前,我國各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空前壓力,處在國民經濟基礎地位的煤炭行業也不例外。另外,由于近幾年煤炭行業的良好發展態勢,投資規模不斷增長,出現“千軍萬馬齊搞煤”的局面。目前,全國在建規模很大,加上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礦井改造后產能釋放,以及一些大型非煤企業紛紛涉足煤炭等因素,“十二五”期間煤炭產能過剩的壓力非常大。
在這種形勢下,為保證我國煤炭行業未來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一方面要考慮設置煤炭產量的“天花板”,實施總量控制,并科學規劃產能;另一方面,也要制定包括煤炭在內的整個能源領域的消費目標,對各個行業、各個地方的能源消費量都提出一些硬性要求。
經過深入調研,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煤炭的產量在未來必須要有個限度,能源的短缺可以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來替代。我們希望的局面是煤炭生產得越少越好,消費得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