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我敢跟大家保證,這里政府的服務是全大陸數一數二的。”臺泥董事長辜成允2009年在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上盛贊貴港市投資環境,引發了臺商投資熱潮。
自治區主席馬飚去年率自治區政府代表團到臺灣考察時指出,要在貴港市覃塘區打造貴港(臺灣)產業園。時過一年,貴港(臺灣)產業園亮點紛呈:貴港市從幾年前的臺資“零紀錄”到如今“重磅”臺企紛至沓來,躍升為廣西臺商最多、臺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今年上半年,貴港(臺灣)產業園稅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創稅1.036億元。
在今年的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上,貴港(臺灣)產業園又添新成員——臺灣全球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676萬美元,年產600噸功能紅曲、6000噸紅曲米(粉)項目簽約入園。貴港市委書記賴德榮滿懷信心地說:“從起步階段開始,貴港(臺灣)產業園一直呈現人氣旺、投資旺、發展勢頭旺的喜人局勢,形成了規模擴大、速度加快、產業集聚的‘三好’效應!”
“星星”變“月亮”
為貫徹自治區領導在貴港市覃塘區打造貴港(臺灣)產業園指示,貴港市委、市政府決定整合原先分散的“石卡臨江產業園”、“黃練工業集中區”、“大嶺工業集中區”、“覃塘林產品加工區”、“甘化工業集群區”等小產業園,按照自治區A類產業園標準規劃建設28.42平方公里的貴港(臺灣)產業園,形成一主四副五個工業區的發展格局。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今年2月,貴港(臺灣)產業園經自治區政府批準被列為全區27個重點推進園區之一。
在貴港(臺灣)產業園,覃塘區依托臺泥集團“點石成金”,應用先進的窯外分解新型干法生產工藝,徹底改變了該區水泥產業發展格局,結束了沒有大型工業的歷史。如今,覃塘區再也看不到過去小水泥廠造成的“粉塵蔽日”景象,一些小水泥廠變成了大企業的配套企業:大企業用高端技術低污染生產熟料,配套企業對大企業生產的熟料進行再加工,避免了小企業“諸侯割據”分散生產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帶來了水泥產業的興旺。
貴港市港橋建材有限公司原先擁有一條年產8.8萬噸的立窯水泥生產線。在臺泥等項目進駐后,該企業主動放棄“立窯小水泥”,想方設法籌資1億多元建設水泥粉磨站項目。現在,該企業年加工大水泥企業生產的熟料能力達230萬噸,也避免了因生產熟料所產生的污染。
“遞增”變“倍增”
臺泥在臺灣花了50年才做成產量900萬噸,在廣西(貴港)只花了兩年就做到了。廣西最大的臺資項目——臺泥貴港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創下臺泥集團簽約速度、建設速度等多個“第一”。在臺泥等大型企業帶動下,覃塘區去年固定資產投資、二產增加值、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等均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
雖然園區建設資金相對緊缺,但貴港市不等不靠,充分借鑒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拓寬融資渠道,通過引進老板投資政府若干年內還本付息和向銀行貸款進行建設、政府財政投資建設三措并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目前,園區內已建成2000噸級碼頭泊位13個,年貨物吞吐量1200萬噸;在建2000噸級泊位9個。全部碼頭建成后,產業園內可用碼頭泊位將達40個。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目前落戶產業園的企業共27家,總投資104億元,已建成投產20家,完成投資67億元。2009年,園區工業實現總產值27.1億元,稅收2.1億元。按發展規劃,到2012年,產業園將投入4億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每年引進優質項目25個,經濟總量年增長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