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盡管我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依然高達70%左右,但隨著煤炭供需壓力的不斷加大,煤炭資源與水資源間的逆向分布、生產與消費的逆向分布問題也日漸突出。”6月5日,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在北京召開的“2010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峰會”上表示。
方君實指出,“十一五”期間煤炭行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同時也發現很多矛盾和問題,已形成清晰思路的煤炭“十二五”規劃將針對煤炭供需矛盾、煤炭行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以及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提出具體發展規劃。
到2015年煤炭需求量達38億噸
近來,盡管由于種種原因而導致的電煤需求短期內出現了緊張局面,但業界一直有一個普遍共識,就是從長遠來說,隨著國內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向縱深發展,各大煤礦產能釋放正蓄勢待發,全國煤炭產量將出現長期過剩的趨勢。中國工程院最新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分析,到2020年,我國科學的煤炭生產能力應在38億噸左右。在此背景下,煤炭業界不時發出要求加強煤炭行業產量控制的呼聲。
然而,方君實表示,按照目前的形勢,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我國煤炭總需求量或將達到38億噸。他解釋道,以“十二五”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7%,能源彈性系數(能源增長與GDP增長速度的比例關系)為0.51計算,到2015年,中國需要的一次能源消費量將達到42億噸標準煤。其中,水電可提供2.6億噸標準煤的供應能力,風電可提供0.57億噸標準煤供應能力,其他方面,生物質能有2000萬噸標準煤,核電有6800萬噸標準煤,石油天然氣有2億噸標準煤。這些非煤炭的能源共能提供5.14億噸標準煤的能源供應能力,其余的還有26.8億噸標煤的能源供應需要煤炭提供,折合成原煤量約為38億噸。“考慮到其他能源形式在今后幾年仍處于起步階段,即使盡其所能地發展,其提供的供應能力有限。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仍無法改變,因此,產量的增加也勢在必行。”方君實說。
方君實進一步表示,從火電、建材、鋼鐵和化工等四大主要用煤行業的需求角度分析,預計到2015年,全國工業用煤也將達到38億噸。按照“十一五”期間煤炭產量年均增長2億噸的幅度推算,“十二五”末,原煤年產量也將攀升至38億噸的水平。
“從現階段來看,煤炭需求是剛性的,這客觀上加大了進行總量控制的難度。”方君實說。
調整產業布局 提高煤礦準入門檻
200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2007年國家發改委頒布《煤炭產業政策》,對我國煤炭產業的發展目標和政策導向提出一系列總體要求。方君實對此表示,煤炭行業“十二五”規劃將在這些政策文件的基礎上,提出指導煤炭行業未來五年發展的產業布局政策。
方君實表示,除了加快國家規劃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以及新規劃的新疆煤炭基地建設步伐外,規劃將按照煤炭產區的不同功能,將全國煤炭產業布局劃分為煤炭調入區和調出區。煤炭調入區包括東北、京津冀、華東、中南、川、渝、青、藏等地區,調出區包括晉、陜、蒙、寧、甘、云、貴和新疆。調入區承擔穩定煤炭產量的功能,將采取穩產、轉型和轉移的發展模式,通過對現有煤礦技術改造,關閉自然災害嚴重的礦井,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生產力和安全水平。煤炭調出區承擔滿足全國煤炭供應和調節煤炭市場起的主導作用。
目前全國擁有大中小型煤礦共計1.1萬個,年均生產能力不足30萬噸,資源回采率達35%。對此,方君實表示,“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鼓勵煤炭企業之間進行跨區域、跨所有制形式的兼并重組,發展先進與淘汰落后并舉。到“十二五”末,全國將建成億噸級大型煤炭企業集團6—8個。同時從保障安全生產的角度,提高煤礦的準入門檻,要求一般礦井的年產量規模不低于30萬噸,國家重點規劃的礦區規模不低于60萬噸/年,而各主要產煤省份的礦區不低于12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