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日前,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0年一季度實現的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30%以上,而此前公司交出的2009年年度財報已經可謂十分靚麗,2009年中材國際實現營業收入 180.05 億元,同比增長 27.76%,實現利潤總額 10.76億元,同比增長69.64%,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 7.44 億元,同比增長 143.34%,今年伊始就能夠在去年實現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依然增勢不減,其中似乎必然有某種原因值得我們去探究。值此,公司海外業務拓展又傳喜訊,中材國際與土耳其EREN控股公司簽署了水泥生產線工程總承包意向性協議,總金額達到7.8億美元。為此筆者帶著市場的疑惑和期待采訪了中材國際總裁、水泥工程建設專家武守富先生。
土耳其大單突顯企業核心業務模式
武守富首先給我們介紹了這次拿下的海外大單的情形。這次公司與土耳其EREN控股公司簽署了MEDCEM CEMENT PLANT 2×10000t/d水泥生產線工程總承包意向性協議。項目位于土耳其南部Mersin港附近Silifke鎮的Akdere區。意向合同總金額為7.8億美元。正式合同的簽署還有待于業主項目融資資金逐步到位的進展情況,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總承包合同范圍包括熟料生產線,水泥粉磨站及包裝車間。工作范圍包括了工程設計、設備采購、土建工程、機電設備安裝、培訓生產調試等的EPC交鑰匙工程。這一系列工作環節構成了水泥工程建設的完整產業鏈,這其實正是中材國際征戰海內外水泥工程建設市場的核心優勢所在。一直以來,中材國際就在著力持續提升研發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售后服務等工程總承包服務各個重要環節的能力。可以自豪地說,中材國際業已成為國際水泥工程市場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總包商。全產業鏈業務模式以其價值鏈完整、為客戶提供了系統、優質、低成本、短工期的價值創造,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力,也是贏得業主信賴乃至最終贏得行業地位的重要因素。
以多重競爭優勢決勝海內外市場
談到中材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時,武守富認為,中材國際得以快速進入國際市場的先決條件是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NSP生產技術和雄厚的研發力量,可以提供整體裝備制造技術,來滿足業主需求,并配備具有多年經驗積累的研發設計隊伍和配套的人力資源體系以及具備豐富項目管理經驗的專家。全產業鏈業務模式的內部控制使得效率得以明顯提高,在同等性能時,較低的成本和較短的工期是任何一個水泥生產線業主在選擇承包方時追求的目標,中材國際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正緣于此。中材國際從成立至今,在不到9年的時間內,從國際市場份額不到1%發展到2009年底36%,成為水泥工程行業世界排名第一的承包商。國際市場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也從不到10%發展到近70%,從當年新簽合同額不到15億元發展到08年326億元,特別是在09年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仍新簽了205億元的合同,充分展示了在核心優勢主導下的市場開拓能力。全球15條萬噸級水泥生產線中11條由中材國際建設。
在國內市場,中材國際也取得了獨占鰲頭的工程業績。中國的水泥總產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日產4000噸以上的大型NSP生產線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所有日產2000噸以上生產線中,中材國際參與總包或單項工程的占85%以上,日產4000噸以上生產線中中材國際參與的占90%以上。
另外,武守富強調,充足的現金流和融資能力的優勢給中材國際拓展海內外水泥工程市場提供了物質性保障。從事EPC/EP的企業沒有充足的資金,難以承擔大量的項目,從履約保函的開具、設備訂貨到采購運輸僅僅依靠業主的預付款就會出現資金鏈的斷裂。如果要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如BT/BOT)、以及相關多元化環節的實施,沒有資金更是無米之炊。中材國際自成立以來,貨幣資金一直占總資產的20%以上,2009年底賬面貨幣資金達75億元,占總資產的44%,這不僅為承擔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業主、金融機構提供了有力的資信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