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初八,年味尚濃。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城市化”這一主題,市委、市政府開始了第十四次縣區工業園區集體調研。一天半的時間里,調研組趕赴9個縣區工業園區、26個調研點,所到之處,無論是充滿經濟活力的生產一線,還是散發民生溫情的基層社區,無處不澎湃著加快建設與發展的信心和激情,新一輪轉型和蛻變也隨之悄然醞釀。正如一位調研組成員所言:“這趟調研不僅看到了信心和希望,更明確了下一步發展的目標和思路,在這個萬物競發的春天開了個好頭!”
在完成了在華東地區的產業布局后,海螺崛起的第三部曲也隨之唱響。2003年,海螺集團將戰略矛頭直指華南地區,先后在廣西、廣東、湖南等地選址建設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基地。2007年下半年,海螺開始啟動西部發展戰略,先后啟動了在甘肅、四川、重慶、貴州、陜西等地多個項目,規劃形成3200萬噸熟料生產能力。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海螺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快川、渝、貴等地項目的建設步伐。
截至去年底,海螺集團企業遍布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共形成熟料產能1. 2億噸,余熱發電裝機容量達466兆瓦,型材產能55.21萬噸。在國際化征程上,海螺集團也邁出了堅實的腳步,海螺水泥遠銷美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出口水泥熟料732萬噸,占我國出口水泥熟料的60%以上,成為世界最大的單一品牌出口商。海螺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被廣泛認同,為海螺集團的全球戰略實施和產業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海螺奏響的品牌崛起三部曲,讓海螺從20世紀90年代總資產4.6億元、150萬噸產能、負債率達98%起步,躍升至現在總資產近500億元、1.2億噸產能,控股經營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兩家上市公司,參股巢東水泥,擁有4只股票;集團下屬110多家子公司,4萬多名員工;200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45億元,實現利潤55.48億元,同比增長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