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外抓市場建設、內抓基礎管理,依托重點工程,著力做好保供與服務,贏得了產銷兩旺、效益大幅增長的良好局面,日前獲得了“海螺集團2009年度綜合管理先進單位”殊榮。該公司在抓好生產經營管理的同時,認真落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求,著力抓好節能減排、品牌建設和裝備優化技改等工作。
上海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負責人在集團表彰大會接受先進單位獎牌(前排左二)
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為上海市奉賢水泥廠,該廠始建于1972年,是奉賢區工業總公司下屬的一家地方國營企業,經過多年擴建改造,到1990年形成3條機立窯生產線,年產25萬噸。從1996年下半年起,該廠由于受市場、資金、管理等多種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極為困難,企業進行的兩次改制也均告失敗企業狀況進一步惡化,基本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到了破產的邊緣。
為盤活國有資產,加強橫向經濟聯合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1998年5月開始,海螺水泥與奉賢工業總公司多次接觸,通過雙方共同努力,1998年10月17日,根據《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海螺水泥與奉賢水泥廠簽訂合資合同,控股成立了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依托海螺集團,實現企業新生。公司成立后,迅速恢復生產,并積極做好生料磨等復產技改項目工作。1999年公司投資1800萬元進行一期技改,新增一條年產30萬噸粉磨生產線,當年技改,當年投產,1999年底,公司形成60萬噸年產能。2001年,海螺集團投資6000萬元實施二期技改項目。2002年3月,公司完成二期技改擴建項目,技改后年產銷規模達230萬噸。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公司已擁有總資產15600萬元,凈資產10000萬元,國有凈資產實現增值66.7%。
公司生產發運區
依托海螺品牌,融入城市發展。公司生產的水泥主要供應上海區域,應用在國家及上海部分重點工程,如京滬高鐵、滬寧城際、滬杭客運專線、虹橋交通樞紐、A30高速公路、A4高速公路、浦東機場、浦東鐵路、地鐵軌道交通線、南匯蘆潮港圍海工程、白龍港污水處理等項目。
上海海螺公司成立十多年來,已累計銷售水泥2400萬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2.78億元,累計實現利潤12000多萬元,累計上繳地方稅收近13000萬元。良好的經濟效益也讓員工得到了實惠,在接受原工廠職工的同時,還吸納社會就業人員近100名,公司已連續多年被評為“奉賢工業百強企業”稱號,2003年被評為“中國建材百強企業”,2002年被上海市認定為“外地進滬大企業”。
2009年2月18日,上海海螺公司受邀參加上海市委調研組第二輪企業座談,公司在應對經濟危機中取得的成果受到地方政府和新聞媒體的充分關注。5月5日《奉賢報》以“‘海螺水泥’進軍國內大項目”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6月30日奉視新聞以《一年扭轉為盈,海螺公司吹響節能降耗的“集結號”》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推進節能減排,履行社會責任。上海海螺公司在抓生產經營的同時,高度注重節能減排工作,積極推進節能技改。2007年投資近1000萬元,按照構建“生態環保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要求,對公司進行現場環保技改,徹底改變公司環境面貌,提高公司環保治理水平;2008年對磨機主排風機實施高頻嶄波技改,降低用電量;在大量吸納使用電廠粉煤灰的同時,2009年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大力推廣脫硫石膏使用技改,地產電廠脫硫石膏實現變廢為寶,全年共使用脫硫石膏量57962噸;2009年底公司投資對廠區大門進行改造,提升企業對外形象。